俗名棘茄魚。棲息於深海、砂泥底,深度290-610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西太平洋,產於臺灣南部、東北部、南沙,最大體長9 cm,模式種產於菲律賓呂宋島南部。 | |
體盤近似卵圓形,甚平扁。吻短而不突出,前緣截形,無吻棘。口小,前位,下頜略突出;上下頜及舌上具絨毛狀齒,腭骨具齒。下鰓蓋骨棘突起。背面及腹面密被顆粒狀或盾鱗之小棘;體盤及尾部邊緣則具骨質突起。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特化呈吻觸手,藏於吻部凹槽內;第二背鰭位於尾部,具軟條2-4;臀鰭位於肛門及尾鰭基部中央,具軟條3-4;胸鰭中長,水平伸展;尾鰭圓形。體背褐色,密布淺灰色網狀斑紋,腹面白色。 | |
深海底層魚類,已知棲息深度在290-610公尺左右。平常潛伏於砂泥底質底部,用發達的胸鰭及腹鰭匍匐爬行於海底。常擺動吻觸手誘食小生物。 | |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臺灣及菲律賓等海域。臺灣發現於東北部、南部及東沙海域。 | |
魚體小型,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一般以下雜魚處理之。 |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