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scopelus macrolepidotus Johnson, 1863 
發音 
 大鱗新燈魚 F199 Neoscopelidae 新燈籠魚科
俗名大鱗新燈籠魚、燈籠魚、七星魚、光魚。棲息於深海,深度300-8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全球,產於臺灣東北部,最大體長25 cm,模式種產於大西洋馬德拉群島。
體中等大,長形,側扁。頭大。吻中等大,前端突出,吻長約等於眼徑。口大,傾斜,上頜延伸至眼下方,末端擴大,下頜略突出於上頜;上下頜具絨毛齒帶,鋤骨及腭骨則具一列齒。體被薄圓鱗,易脫落;側線完整。背鰭單一,位於中部前,具軟條12-13,後部另具一脂鰭;臀鰭基底略等或等於背鰭基底,具軟條12-13;胸鰭延長,末端可達肛門;尾鰭叉形。各部位之發光器位置於下:峽部發光器(Is)9個,沿峽部側緣呈直線排列;體側發光器(LO)24個,由胸鰭基部上方起至尾柄中部。胸部發光器(PO)9個,由峽部後方至腹鰭基的前方;腹尾發光器(Vc)24個,由腹鰭基部至尾柄後部,其中由腹鰭基部後方至臀鰭起點間10個,臀鰭基部上方6個,尾柄上8個;腹鰭前發光器(Av)9個,位於胸部發光器(PO)的下側,前面3個較小;前部正中線發光器(Am)23個,首2個較小;後部正中線發光器(Pm)5個,皆小型;胸鰭下方發光器(PVO)3個,三者排列呈三角形;胸鰭基底發光器(Bp)3個,三者排列呈淺弧形;腹鰭附屬發光器(AVO)3個,皆小型,三者排列呈三角形;腹部發光器(VO)1個;肛門周圍發光器(Ca)8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或島嶼斜坡緣水域,棲息深度約在300-800公尺左右,不具日夜垂直分布習性。
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沿岸海域。臺灣則發現於東北部周邊水域。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較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