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nthurus nigricans (Linnaeus, 1758) 
發音 
 白面刺尾鯛 F470 Acanthuridae 刺尾鯛科
俗名頰面倒吊、黑面倒吊(臺東)。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潟湖,深度1-67公尺,無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泛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最大體長21.3 cm,模式種產於紅海蘇伊士灣。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分別具XI棘及III棘,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近截形或內凹。體黑褐色;眼睛下緣具一白色斑駁,不向下斜走至上頜;吻部另具半月形白斑。背鰭及臀鰭黑色,基底具一黃色紋,向後漸粗,鰭緣為淡藍色;尾鰭淡灰白色,內側具橘黃橫帶,鰭緣為淡藍色;胸鰭基部黑色,餘灰黑色,上緣淡藍色;腹鰭黑色,鰭緣為淡藍色;尾柄棘溝緣為黑褐色,但尾柄棘為黃色。
主要棲息於清澈而面海的潟湖及礁區,棲息深度由浪拂區至65公尺左右。領域性強。以絲狀藻類為食。
分布於泛太平洋區,包括太平洋之熱帶島嶼及東太平洋地區。臺灣分布於南部、東北部、及東部離島等。
一般以流刺網、延繩釣或潛水鏢魚法等捕魚時之意外獵物。觀賞及食用兼具。剝皮後,煮薑絲湯,肉質鮮美。尾柄上骨質盾板非常銳利,易傷人,處理時需小心。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