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nthurus triostegus (Linnaeus, 1758) 
發音 
 綠刺尾鯛 F470 Acanthuridae 刺尾鯛科
俗名條紋刺尾魚、番仔魚(臺東)、番倒吊(澎湖)。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深度0-90公尺,有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泛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南部、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最大體長27 cm,模式種產於東印度群島。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眼前稍凸。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分別具XI棘及III棘,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略內凹或近截形。體一致為具光澤之灰綠色至黃綠色,腹面白色,體側與腹面顏色相交處另具1條波狀黑色縱紋,隨著成長而明顯;頭部及體側共約有5條黑色橫色,第一條橫帶貫穿眼部而成1條眼帶,最後一條則位於尾柄前方;尾鰭前方之尾柄背側另具1條黑色鞍狀斑,腹側則有1個黑點;頭背側由眼間隔至吻端的正中央另具1條黑色窄帶;各鰭淡色至黃綠色。
棲息於潟湖和礁區海域,棲息深度在0-90公尺左右,幼魚則常出現於潮池。平時不太聚集成群,但覓食時會聚集成群以抵抗其它具有領域性的草食魚類攻擊。主要以絲狀藻為食。當產卵時亦有群集成群的習性。
分布於印度-泛太平洋區,西自東非洲,東至巴拿馬,北起日本南,南迄羅得豪島、帕拉島及杜夕島;包含密克羅尼西亞。臺灣產於北部、東北部、南部、小琉球、綠島及蘭嶼等。
一般以流刺網、延繩釣或潛水鏢魚法等捕獲。觀賞及食用兼具。剝皮後,煮薑絲湯,肉質鮮美。尾柄上骨質盾板非常銳利,易傷人,處理時需小心。因食物鰱之關係,可能具熱帶海魚毒。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