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甘仔魚、瓜仔魚、花鯧、甘仔、吉打鰺、白鯌仔(澎湖)。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深度0-5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西部、南部,最大體長40 cm,模式種產於紅海。
|
| 體呈長橢圓形。背、腹部輪廓相當。脂性眼瞼發達,覆蓋眼之後半部。上頜齒單列。鰓耙數(含瘤狀鰓耙)38-47。體被圓鱗,胸部完全具鱗。側線直走部始於第二背鰭起點至第3鰭條間之下方;稜鱗強,存在於直走部的全部。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鰓蓋後緣上方有一個黑斑,其上緣另有一白點。第二背鰭前方鰭條暗色,且具白緣;尾鰭黃色而具黑緣。本屬全世界計4種,過去有文獻記載臺灣皆有產,唯經研究調查後發現其中A. melanoptera 的標本為A. para 之誤鑑,產地也不在臺灣;而A. para 尚未採獲任何標本,故目前臺灣僅紀錄二種,即本種及A. vari。 |
| 近沿海礁區常見之魚種,有時出現於混濁之水域,常聚集成群游動。以初級無脊椎動物,如蝦子、水蚤及十足類為主食。大型魚有時捕食小魚。 |
| 分布於非洲東岸、印度、斯里蘭卡、印尼、泰國、菲律賓、中國大陸及臺灣。臺灣各地均有產,尤以西部沿海最多。 |
| 重要之食用魚,一般以煎食利用之,亦可加工成鹽漬品。漁法包括延繩釣、流刺網、定置網等。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