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甘仔魚、瓜仔。棲息於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7-63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西太平洋之熱帶區,產於臺灣南部,最大體長62 cm,模式種產於新南威爾士。 | |
體呈橢圓形,側扁而高,隨著成長,身體逐漸向後延長。背部輪廓略陡直。吻鈍。下頜略突出上頜。脂性眼瞼發達,覆蓋住眼後1/3處。上頜末端延伸至瞳孔後緣下方。體被圓鱗,由胸鰭基部向下延伸至臀鰭基尾後方之胸部則裸露無鱗。側線前部強度彎曲,直走部始於第一背鰭第5-6硬棘之下方,直走部全為稜鱗。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前方鰭條呈彎月形,不延長為絲狀;胸鰭長,鐮刀狀;無離鰭。體背橄欖綠,腹部銀白色。通常有許多暗藍色之斑點散佈於兩側。各鰭淡色;背鰭及尾鰭則另具有黑色緣。 | |
主要為砂泥底質水域底棲性之魚種,有隨捕食獵物而做垂直迴游的分布。有全年持續產卵之習性。肉食性,主要以甲殼類及小魚為食,尤其是對蝦類。 | |
分布於臺灣南部、南中國海、新幾內亞、印尼及澳洲等海域。 | |
一般漁法以蝦拖網、底拖網、流刺網等捕獲。清蒸或煎食皆宜,或加工鹽漬處理。 |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