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長鰺、四破、肉溫仔。棲息於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20-17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最大體長35 cm,模式種產於爪哇。
|
| 體細長圓形,微側扁。下頜稍突於上頜。上頜末端呈圓形;延伸至鼻眼間之下方。脂性眼瞼發達,僅於瞳孔中部留下一細長縫。上頜無齒;下頜細齒一列;前鋤骨有一對窄區域的細齒,鋤骨中央另有一列細齒;舌面中央亦有一細長齒帶。鰓蓋膜後緣平滑而完整。下枝鰓耙數(含瘤狀鰓耙)35-37。背前鱗延伸至眼後緣之上方。側線直走部始於第二背鰭第13-14鰭條之下方;稜鱗僅存在直走部之後半部。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前方鰭條呈新月形,後方具一離鰭;胸鰭短,末端僅延伸至第一背鰭下方。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背鰭前方鰭條稍暗;尾鰭透明或稍暗,餘鰭淡色至白色。 |
| 經常聚集成群巡游於開放水域。一般棲息於水深20-170公尺處。以浮游性無脊椎動物為食。 |
|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溫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美洲西岸,北自日本,南迄澳洲海域。 |
| 一般漁法以底拖網、流刺網、定置網或圍網捕獲。煎食較宜。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