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海草、拉侖、拉崙(澎湖)、柴魚(澎湖)、青甘(澎湖)。棲息於大洋、礁區、砂泥底,深度0-3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全球,產於臺灣東部、南部、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南沙,最大體長180 cm,模式種產於新幾內亞。 | |
體呈紡錘形,稍側扁。頭小,吻尖。脂性眼瞼不發達。上頜骨末端不達眼之前緣。上下頜、前鋤骨、腭骨及舌面皆具齒。體被大型圓鱗,其後緣為截形或圓形,且呈波紋狀,另有小型的圓鱗在這些大型圓鱗的四周。側線無任何的稜鱗。第一背鰭有6枚弱的棘,棘間有膜相連。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其後具有一個2枚鰭條所組成之離鰭,是本屬之重要特徵。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體側有兩條由吻端至尾基的藍色縱帶,其間另有一條黃色縱帶;各鰭黃綠色;尾鰭具黑緣。 | |
大洋性魚種,通常游泳於表層、礁石上方或外海。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 | |
廣泛分布於世界之暖水域。臺灣各地沿海均產,但以東部海域較常見。 | |
一般漁法以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定置網捕獲。同時也是拖釣的對象魚。油煎或煮湯皆宜。 |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