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鐵甲、扁甲、大目巴攏、大甲鰺。棲息於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20-1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西部、北部、澎湖、小琉球,最大體長80 cm,模式種產於美國。 | |
體呈紡錘形。吻尖,下頜略突出於上頜。眼大,脂性眼瞼發達,覆蓋整個眼部,僅於瞳孔中央處留下一長縫隙。口大,上頜末端達眼中部之下方。上頜呈帶狀;下頜前方呈帶狀,後方則僅一列;鋤骨、腭骨及舌面均具齒。體被圓鱗,胸部部份裸露。第二背鰭與臀鰭有發達的鱗鞘。側線直走部始於第一背鰭第5-7硬棘之下方,全為大型稜鱗,在尾柄處形成一顯著隆起背。第二背鰭與臀鰭前方鰭條皆呈新月型,後天各有6-10個離鰭。體背灰藍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後緣上方具一黑斑。各鰭淡色至黃色;背、胸及尾鰭較暗色。 | |
主要棲息於近沿海表層之洄游性魚。群游性。以小型魚類為食。 | |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之暖水域。臺灣各沿海均產,是常見之魚種。 | |
一般漁法以一支釣、拖網、流刺網、定置網捕獲。油炸食之較宜。 |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