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ola rivoliana Valenciennes, 1833 
發音 
 長鰭鰤 F364 Carangidae 鰺科
俗名油甘、黃尾鰺、甘仔(臺東)、扁午(澎湖)、扁甘(澎湖)、柴魽。棲息於大洋、礁區、砂泥底,深度30-16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全球,產於臺灣東部、西部,最大體長160 cm FL,模式種產於希臘群島。
體呈長圓形,腹面圓。脂性眼瞼不發達。主上頜骨寬大,使得上頜之末端呈圓形,且延伸至眼中部之下方。上下頜各有一寬大之齒帶,鋤骨、腭骨及舌面皆有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含瘤狀鰓耙)18-19。側線無稜鱗。尾柄兩側之肉質稜脊幼時不明顯,隨著成長而逐漸發展。無離鰭。尾柄處有凹槽。幼魚時,頭部具斜暗帶,體側具6條暗帶;中魚時,體側及各鰭呈黃色、橄欖色或黃銅色。頭部斜暗帶仍清晰可見,體側暗帶則已消失;成魚體色變化大,體背褐色或藍灰至橄欖色,腹面銀白至淡褐色。體側另具一條黃色縱帶,但有時不顯。各鰭色暗,尾鰭下葉末端不具淡色或白色緣。
主要棲息外礁斜坡或外灘,棲息深度可達160公尺或更深之水域。成魚為外洋性底棲魚類,幼魚有隨漂浮物漂游的習性。主要以小魚為食,但亦會捕食甲殼類。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有些溫帶水域亦可發現其蹤跡。臺灣東北部、東部及東南沿海可發現其幼魚;成魚則因棲息於外洋較深的水域,較難發現於近海,是偶見之魚種。
一般漁法以延繩釣、一支釣、拖網、流刺網、圍網、定置網捕獲。肉質鮮美,可作生魚片,亦可煎食、煮湯皆宜。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