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俗名鮕鮘、月鱧。棲息於純淡水,深度0-1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臺灣、中國,產於臺灣北部、中部,最大體長25 cm,模式種產於亞洲。
|
 | 體直長而呈棒狀,尾部側扁。頭部寬扁,頭頂平。口大而開於吻端,下頜略突出,口斜裂至眼睛後緣直下方;上下頜均有銳利之牙齒。前鼻孔成管狀,向前伸達上唇。全身均被中型圓鱗,頭頂鱗片特大,頗似蛇頭;側線完全。背鰭和臀鰭發達;缺腹鰭;尾鰭後緣圓形。體呈綠褐色或暗黑色,腹部灰白; 眼後方具2條黑色縱帶,一直延伸至鰓蓋;體側有8-9條「<」字形黑色橫帶,尖端向前。尾鰭基底有一個明顯的黑色眼斑。 |
 | 主要棲息於淡水河流、湖泊或沼澤中。肉食性魚類,是水中的小霸王,專門吃魚、蝦和其他小動物。生活水域通常不會深過10公尺。具特別的呼吸器,叫做上鰓器,可以直接浮上水面呼吸空氣,因此無論在溪流中或是混濁的沼澤缺氧水域都可生活。 |
 | 主要分布廣及中國大陸、越南北部及臺灣等。臺灣分布於宜蘭、臺北以及臺南以北的河流、湖泊中,以北部較為常見。 |
 | 在傳統上屬於可食用的原生淡水魚類,但近年來已少作為食用用途,在傳統上也是手術後進補的食補材料。野生的七星鱧在棲地被破壞及外來種的競爭下,已經日趨罕見。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LC |
2012淡水魚紅皮書:V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