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俗名帶梭。棲息於大洋、深海,深度200-540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南部、東北部,最大體長30 cm,模式種產於南非。 ![]() |
![]() | 體延長而略側扁,背、腹輪廓略呈弧形,尾柄無稜脊;體長約為體高之3.8-4.2倍。頭中大。吻尖突。口裂大,平直;下頜突出於上頜;上下頜具尖銳之犬齒,具鋤骨齒。側線二條,上側線沿背緣延伸至尾柄末端,下側線沿腹緣延伸至尾柄末端,在鰓蓋後緣另有一分枝的側線連接上、下側線。第一背鰭高,具棘XV-XVII;第二背鰭硬棘I, 軟條17-20,無離鰭;臀鰭硬棘III, 軟條18-21,無離鰭;腹鰭正常,具I,5;尾鰭深叉。體一致為帶明亮光澤之褐色,背鰭硬棘部色暗。 |
![]() | 外海大洋性中底層洄游魚種,一般棲息深度在200公尺以上之大陸棚陡坡。獨游性。以甲殼類、頭足類及各種魚類等為食。 |
![]()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非洲東部外海至菲律賓,北至日本南部,南至阿拉夫拉海。臺灣南部及東北部有產。 |
![]() | 一般為底拖網之意外漁獲物,中小型魚,不具經濟價值。一般以下雜魚處理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