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nogobius gigas Aonuma & Chen, 1996 
發音 
 大吻鰕虎 F460 Gobiidae 鰕虎科
棲息於純淡水,深度1-30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臺灣,產於臺灣東部,最大體長8.05 cm,為臺灣特有種,模式種產於臺灣。
背鰭VI , I-8;臀鰭I , 7~8;胸鰭21~23;腹鰭I , 5;縱列鱗 36~39 ; 橫列鱗12~13 ; 背鰭前鱗 5~16。 身體後半部被有較大櫛鱗,胸、腹部鱗片細小,頭部及前項部無鱗,背前鱗數變異大,中央鱗列不延伸,但有些個體延伸達到鰓蓋後緣垂線上方附近。雄魚第一背鰭以第2、3根鰭棘較長,可延伸超過第二背鰭第二軟條基部,但雌魚各棘約等高,倒置後未達尾鰭上方。胸鰭呈橢圓形。腹鰭呈一厚實的吸盤。尾鰭長圓形。 體色呈黃棕色,具6~7條黑褐色垂直橫帶,腹部呈灰白色;雌魚在生殖季時腹部呈青色。鰓蓋及頰部有許多紅色或紅褐色斑點,頂部有數個紅褐色縱紋,眼下方具有二對紅紋。第一背鰭呈褐色;第二背鰭呈淡黃色;有5~7列水平向紅褐色點紋。尾鰭為黃褐色,外緣呈黃色,雄魚的尾鰭有5~7列褐色點紋,雌魚尾鰭基部有黑褐色新月狀橫狀。臀鰭呈黃綠色。胸鰭基部有2~3列弧形褐色橫紋,上方有一黑褐色斑點。(2019/05/02)
典型的兩域河海洄游魚種,主要棲息於溪流中下游。肉食性,以小型水中生物為主食。
臺灣特有種,分布於新北市、宜蘭縣、花蓮縣與台東縣。花蓮縣與台東縣數量最多,為當地溪流的優勢鰕虎魚種。
小型魚類,局部地區對稚魚有小規模捕撈活動,但無大規模漁業經濟價值。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