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甘仔魚、狗甘仔。棲息於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產於臺灣西部,最大體長22 cm,模式種產於印度。 | |
背鰭VI-I, 48~51 ; 臀鰭 I , 45~47; 胸鰭 21~23 ; 縱列鱗 71~75 ; 橫列鱗 21~23 ; 背鰭前鱗 0。 體型修長,頗為側扁;背、腹緣線幾乎平直,近尾部則漸窄小。背部具有一明顯的稜脊。頭側扁,短小而高。頰部圓凸。吻圓鈍。眼頗小,上側位,眼間隔窄而突出。口略小而斜裂。鰓蓋上方有一凹陷的圓孔。鰓裂略大。 體被有小圓鱗,頭部以及背前區皆裸露無鱗。背鰭相連,後部與尾鰭相連。臀鰭與背鰭同形,亦連至尾鰭。胸鰭、腹鰭略小,腹鰭呈吸盤狀,後緣無缺刻。尾鰭尖而長。 體色呈均一的暗紅色或紫紅色。各鰭暗紅色而透明。(2019/04/24) | |
生活於沿岸海域或河口及紅樹林區的半淡鹹水區中,也會出現在近海沿岸,喜好築洞而居。屬於雜食性的小型底層魚類。 | |
分佈於台灣西南部河川的河口區或紅樹林中 | |
小型魚種,無重要漁業經濟價值 |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