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bulus insidiator (Pallas, 1770) 
發音 
 伸口魚 F412 Labridae 隆頭魚科
俗名闊嘴郎。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潟湖,深度1-42公尺,有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西部、南部、小琉球、綠島、東沙、南沙,最大體長54 cm,模式種產於印尼爪哇島。
體延長;頭尖;體中高;背鰭前方之頭部背面圓突,眼前與眼上方稍凹。口特別突出;上下頜可強度伸縮;下頜骨向後超越鰓膜;上下頜齒各一列,前方各有一對犬齒;鱗片大型,頰鱗二列,下頜無鱗;側線間斷。D. IX, 10;A. III,8-9;P.12;L.l. 14-15+8-9;G.R.5+12;成魚尾鰭上下緣延長為絲狀。體色多變異,且易隨棲息地而改變體色深淺,一般頭體一致為黄色、暗黃褐色、黑褐色或橄欖綠等;鱗片具深色斑,而形成點狀列;背鰭第I與第II棘間有一暗色斑,向後形成暗色縱帶;各鰭與體同色。幼魚體褐色,三條白色細橫帶,眼具放射狀細白紋。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處或礁湖區,水深約1-42公尺。以甲殼類、貝類等為食。獨居性。具有模擬落葉之習性。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及南非到夏威夷、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琉球與臺灣,南至新加勒多尼亞海域等。臺灣發現於南部、小琉球、蘭嶼及綠島等地。
具有特殊的口部伸縮動作,是水族館之常客。有報導(Halstead, B.W., P.S. Auerbach and D.R. Campbell, 1990 )其肌肉可能含熱帶魚毒素,食用後會引起中毒,特別稱為「熱帶魚毒素中毒(ciguatera poisoning)」,「熱帶魚毒素中毒 」最早來自古巴,當地人是指中了一種名叫「雪卡 (cigua)」 的貝類 (Livona pica) 所引起的腸胃不適及神經系統障礙,現已被引用做為食用所有熱帶海域珊瑚礁區有毒魚類所引起的中毒現象。其毒性是因為生物食物鏈所累積的,毒性之大小,通常視魚體之大小而定,且珊瑚礁魚類的肉毒性具有區域性,有的魚在某區域是食用魚,但在另一區域則是有毒魚類,所以最保險的方法是不要輕易嘗試食用曾經報導過有毒性或者不常見的珊瑚礁魚類。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