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角龍、娘仔魚、帶尾鸚鯛。棲息於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深度3-25公尺,無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西部、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最大體長30 cm,模式種產於馬達加斯加。
|
| 體長型,側扁;頭部背面輪廓約成45度角;上下頜前側具 2對鈍犬齒;頭部無鱗,但眼後具一短列而近垂直的中型鱗片。D. IX, 12-13;A. III, 12-13;P. 13;L.l. 19-20+5-6;G.R. 5-6+10-13;背鰭起點在前鰓蓋後緣上方;幼魚背鰭第一與第二棘延長;尾鰭圓形至稍截形。成魚體灰色;胸鰭基下方具一圓形黑色帶;基部基部具一橙色斑;前腹部具一大紅色區域;背鰭第一與第二棘膜皆具一黑點;尾鰭基具一白色短帶;幼魚體紅色、綠色或褐色;體中央具 4列不規則黑邊之白點;眼周圍具黑邊之白色輻射紋。 |
| 主要棲息於半開放且潮流溫和的珊瑚礁平台,或潮池混有碎石和砂礫的水域,水深約2-14公尺的珊瑚礁水域。個性孤獨,領域性非常的強;成魚個兒雖不大,但卻像個大力士,可以翻轉大岩塊,攝取藏身岩底、岩隙的小獵物。小魚外形似海藻,常常模仿藻類隨波逐流的形態;遇天敵時,潛沙而逃。 |
|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南非到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琉球與臺灣海域,南至羅得豪島等。臺灣西南部、南部、綠島、蘭嶼及小琉球海域皆有分布。 |
| 中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較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可食用,但個體小,較無食用價值。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