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dactylus argenteus (Linnaeus, 1758) 
發音 
 銀鱗鯧 F387 Monodactylidae 銀鱗鯧科
俗名金鯧、銀鯧。棲息於礁區、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潟湖,深度0-20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有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西部、南部、北部、小琉球、東沙,最大體長25 cm,模式種產於印度。
體高且極側扁。口中型;上頜可伸縮;上下頜具小錐狀齒帶;主上頜骨裸露,無副上頜骨,枕骨上有強大的突起稜骨。前鰓蓋骨具鋸齒緣,具弧形側線。體被易落的小櫛鱗或圓鱗,鱗片擴展至奇鰭上,頰部及鰓蓋亦被鱗。具單一背鰭及臀鰭,背鰭及臀鰭上的硬棘退化,通常覆於皮膚或鱗片之下,其後軟條延長呈鐮刀狀;胸鰭圓形;尾鰭略凹入;稚魚具腹鰭,但成魚的腹鰭退化或消失。脊椎骨9-10+14。 成魚呈銀色,只有在背鰭和臀鰭的末稍顏色較暗,尾鰭淡色或偏黃;稚魚呈銀灰色,頭部並有兩條橫越頭部的暗帶。
屬於暖水性的小型魚類,為群集性的魚種,喜歡大群游動於岩礁或港灣邊的水層,對水質適應性極強,常游入河川下游,既可在淡水中生活,也可在淤泥性的沿岸活動,用絨毛狀的牙齒濾食水中的浮游動物為主要食物。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薩摩亞,北至琉球,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分布於南部、北部、東北部、西部及小琉球等。
體型小,不具食用價值,但銀白的體色為人們所喜愛,水族人士俗稱它為銀鯧,可用淡水來馴養它,是水族館的常客,在臺灣未污染的河川中,偶爾還可發現它閃耀的身影。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