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俗名肉鯧、'鯧仔魚(臺東)、黑肉魚(澎湖)。棲息於深海、近海沿岸,深度150-55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西部、南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最大體長21 cm,模式種產於澳洲新南威爾士。
|
 | 體延長而側扁,呈長橢圓形,體不柔軟。頭大,吻端鈍圓。眼大型,其直徑大於吻長。口斜裂,上下頜約等長;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有細齒,舌上亦有齒。前鰓蓋骨及主鰓蓋骨皆無棘。鰓耙細長,具擬鰓;鰓裂寬,鰓膜不相連並在喉峽部游離。體被圓鱗,吻部具鱗,頰部具鱗,僅及眼前緣;側線鱗數約55。背鰭兩個,緊鄰,中間具缺刻,第一背鰭硬棘IX-XI,第二背鰭鰭條I-II + 18-21;臀鰭和第二背鰭同型,III + 18-21;胸鰭中長,末端僅至第二背鰭起點之下方;尾鰭深叉。體呈褐色;腹部淡色。各鰭灰黑色至灰色。鱗首方頭鯧(Cubiceps squamiceps)為其同種異名。 |
 |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陡坡區150公尺深以上的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 |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自非洲南部至日本。臺灣分布於各地沿岸海域。 |
 | 食用魚,一般以底拖網捕獲,被利用於鮮食或加工成魚粉。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