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stognathus variabilis Smith-Vaniz, 2009 多彩後頜魚 F346 Opistognathidae 後頜魚科
俗名後頜鱚、狗旗仔。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礁沙混合區,深度0.5-37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臺灣,產於臺灣蘭嶼,最大體長9.6 cm,模式種產於哈馬黑拉島。
體延長而側扁。頭大。吻鈍。眼大。口大;上頜後緣尖突, 超越眼後緣後方,但不及鰓蓋後緣;頜齒犬齒狀; 鋤骨具小齒。體被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完全,延伸達第3背鰭軟條下方, 接近背鰭基部處。背鰭單一,硬棘部基底較軟條部基底長,鰭條為XI+14-16;臀鰭鰭條為III+14-16;背鰭及臀鰭硬棘皆弱,末端左右不分枝;胸鰭圓形;腹鰭略延長呈尖形;尾鰭後緣圓形。體色變異大,體及頭部呈茶褐色,腹面淡色;體側具黑褐色斑紋,交織成似網狀圖案。背鰭、 臀鰭及尾鰭黃褐色或稍淡,各具多條淡色點狀紋;腹鰭淡黃褐色。
主要棲息於沿海石礫底水域,雄性魚有築巢及口孵魚卵的習性。以底棲甲殼類及小魚為食。
廣泛分布於東印度洋至中西太平洋。臺灣首次記錄魚蘭嶼海域(Smith-Vanis, 2009)。陳等(2010)紀錄本種於墾丁地區。
罕見魚種。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