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ius dussumieri (Cuvier, 1830) 
發音 
 杜氏叫姑魚 F381 Sciaenidae 石首魚科
俗名春子、白口(臺南安平)。棲息於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深度3-4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西部、澎湖,最大體長40 cm,模式種產於印度馬拉巴爾。
體延長,側扁。吻不突出;口裂大,端位,傾斜,上頜長於下頜,上頜骨後緣達瞳孔中央下方;上頜齒最外列齒數稀疏,約5-6枚,其餘內列齒細小,3-5列,下頜齒內列齒較大; 吻緣孔5個,中央孔為側裂型孔,吻緣葉凹入成3片狀;吻上孔5個,中央3孔圓形,左右各一外側上孔;頦孔為似5孔型呈弧形排列,中央頦孔隔成2孔。眼眶下緣距前上頜骨水平線有一鱗片寬。鼻孔2個,圓形,後鼻孔較大。前鰓蓋具鋸齒緣,鰓蓋具2扁棘;具擬鰓,鰓耙粗短。頭部除眼後頭頂外皆為圓鱗,身體皆被櫛鱗;背鰭軟條部﹑臀鰭及尾鰭布滿小圓鱗。背鰭基起點在胸鰭基上緣點稍後方;胸鰭基上緣點在鰓蓋後下方;腹鰭基起點較背鰭基起點更後;尾鰭楔形。耳石為叫姑魚型。腹腔膜為黑色,胃為卜字形,幽門垂8個,腸為2次迴繞型,鰾為叫姑魚型,附枝16對。體側上半部紫褐色,下半部銀白色;背鰭棘部黑褐色,軟條部褐色;尾鰭褐色;臀鰭及腹鰭澄黃色有褐色斑;胸鰭淺褐色,鰭基內緣有一淺黑腋斑;鰓蓋青紫色,鰓蓋頂端有瞳孔般大小暗斑;鰓腔深褐色;口腔粉紅色。以前所記載之中華叫姑魚(Johnius sina)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質水域,大多棲息於淺水域,水深約在1-40公尺之間,會進入河口區。一般在底層活動覓食,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食。夜行性。鰾能發聲,尤其在生殖期間,聲音特別響,發出喀喀聲,有如蛙鳴。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巴基斯坦東部,東至中國沿海及臺灣等。臺灣分布北部及西部沿海。
在臺灣為罕見種,偶被拖網漁業捕獲。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