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ius macrorhynus (Mohan, 1976) 
發音 
 大鼻孔叫姑魚 F381 Sciaenidae 石首魚科
俗名春子、加網(澎湖)、臭肚仔(澎湖)。棲息於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1-4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西部、南部、北部,最大體長30 cm,模式種產於印度。
體延長,側扁。吻圓突;口裂小,下位,幾水平;上頜長於下頜,上頜骨後緣達瞳孔中央下方;上頜齒3-5列,最外列齒擴大,其餘齒呈絨毛狀,下頜齒細小絨毛狀,齒列由前往後漸少;吻緣孔5個,中央孔呈三角型,內外側緣孔沿吻緣葉側裂,吻緣葉凹入成5片狀; 吻上孔5個,中央3孔圓而大,呈弧形排列,外側上孔小,頦孔為似5孔型,孔大,沿下頜呈弧形排列,中央頦孔隔成2孔。鼻孔2個,圓形,後鼻孔較大。 眼眶下緣距前上頜骨水平線有一鱗片寬。前鰓蓋具鋸齒緣,鰓蓋具2扁棘;具擬鰓,鰓耙短小。除頭頂前部、前鰓蓋以前及喉部為圓鱗,餘皆被櫛鱗,背鰭﹑臀鰭及尾鰭布滿小圓鱗。耳石為叫姑魚型。背、腹鰭基起點約相對;胸鰭基上緣點在背腹鰭起點前,鰓蓋的後緣下方;尾鰭楔形。腹腔膜黑褐色,胃為卜字形,幽門垂6個,腸為2次迴繞型,鰾為叫姑魚型,附枝15對。體側上半部紫褐色,胸鰭基以下白色至澄黃色,背鰭淺褐色,硬棘末端深褐色,腹﹑臀及尾鰭黃褐色,鰓蓋青紫色,二扁棘間有一暗斑;鰓腔下部黃色;上部褐色,口腔粉紅色。
主要棲息於砂沙泥底質較淺沿岸海域,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斯里蘭卡、印度,東至中國南海、臺灣海峽。臺灣分布於西部及北部海域。
是臺灣拖網漁業之漁獲物之一,經濟價值高,終年可用底拖網捕獲,在水暖花開的春、夏季是盛產的高峰期。肉質佳,糖醋、清蒸皆宜。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