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nephelus fasciatus (Forsskål, 1775) 
發音 
 橫帶石斑魚 F338 Serranidae 鮨科
俗名石斑、過魚、紅斑、紅鷺鷥、關公鱠、鱠仔(臺東)、赤石斑魚。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深度4-1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最大體長40 cm,模式種產於紅海。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8-3.3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凸。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2-4列。鰓耙數6-8+15-17。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9-75;縱列鱗數92-135。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5-17;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呈淺橘紅色,具有六條深紅色橫帶;背鰭硬棘間膜之先端具黑色之三角形斑;棘之頂端處,有時具淡黃或白色斑;背鰭軟條部、臀鰭、尾鰭有時具淡黃之後緣。
主要棲息於水深4-160公尺處之潟湖、內灣區及沿岸礁石區或石礫區海域。以螃蟹、蝦子及小魚為食。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中太平洋各島嶼,北自日本、韓國,南迄澳洲、羅得豪島等。臺灣各地均產。
沿岸常見之魚種,亦是常被食用之魚種,或用於水族館展示。一般漁法以一支釣、魚槍或流刺網捕獲。煮湯味道佳。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