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菲濟角鮃、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棲息於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0-10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南沙,最大體長15 cm,模式種產於斐濟群島。
|
| 體長橢圓形,兩眼位於左側。頭短高。短鈍,背緣中央稍後有一小凹刻。眼中大,眼間隔中央淺縱凹,眼上緣各具一皮質突起。口斜裂,具尖形頜齒,前端齒較大。鰓耙掌狀,具小刺,第一鰓弓上鰓耙數0+8-10。眼側被弱櫛鱗,背及鰭鰭亦具鱗;盲側被圓鱗;僅眼側具側線,側線鱗數51-64。背鰭軟條數1+81-83,第一鰭條特化成釣桿,末端特化似蝦狀之擬餌;臀鰭軟條數69-64;胸鰭略短於頭長;腹鰭左右不對稱;尾鰭圓形。眼側體呈淡褐色,密佈褐色斑塊為黑色斑點,尾柄之側線上具一不顯之黑點,側線上具7個紅點,鰓蓋緣亦有2個,1個在上眼前方,另有1個在下頜中部,各鰭淡黃色,多少散布黑斑點;盲側乳白色。 |
|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外圍之砂泥地,利用第一背鰭特化的釣桿及前端似蝦狀的擬餌來誘捕獵物。雄雌魚的性特徵表現於雄魚具較寬之眼間隔。 |
|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西印度洋、琉球群島、東沙群島、菲律賓群島、弗羅勒斯海、班達海、帛琉群島、澳洲西部、北大堡礁及斐濟群島。臺灣發現於東沙島。 |
| 偶見之種,一般為潛水捕獲。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