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棲息於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50-11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產於臺灣西部、東北部,最大體長14.8 cm,模式種產於臺灣高雄。
|
| 體呈橢圓形,扁平且稍細長,上眼前方背緣深凹陷;兩眼均在左側;眼間隔寬,成熟雄魚具較寬之凹窪。下眼稍前於上眼;雄魚在兩眼間有一枚或更多吻棘。頭中型。口中型;上頜延伸至下眼前下方,但未達中央;上下頜齒各具一列,齒小而尖。鰓耙適中而尖。鱗中型易脫落,眼側被櫛鱗,盲側被圓鱗;側線鱗數61-66。背鰭正常,軟條數95-108;臀鰭正常,軟條78-84;胸鰭短於頭長;左右腹鰭不對稱,起始點遠在下眼後方;尾鰭圓型。體黃褐色,具黑點,各鰭邊緣皆較黑,背鰭和臀鰭佈滿暗色圓點;盲側灰白色。以前所記載之擬鮃(Parabothus sp.)已發表新種為本種名(Amaoka and Shen, 1993)。 |
|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
|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臺灣及南中國海等。臺灣西南部及東北部海域可見。 |
| 較罕見之魚種,偶為底拖網捕獲。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