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 (Jordan & Oshima, 1919) [臺灣]櫻花鉤吻鮭 F175 Salmonidae 鮭科
俗名臺灣鮭、臺灣鉤吻鮭、臺灣鈎吻鮭、櫻花鉤吻鮭臺灣亞種、臺灣櫻鮭、梨山鮭、櫻花鉤吻鮭、臺灣鱒、大甲鱒、梨山鱒、環山鱒、次高鱒、臺灣櫻鱒。棲息於純淡水,深度0-5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臺灣,產於臺灣中部,最大體長40 cm,模式種產於臺灣南投。
體紡錘形而側扁。口端位,口裂大,可達眼睛後緣直下方;上頜口緣由前頜骨和上頜骨所組成,上頜骨較寬, 後緣蓋及下頜骨;雄魚口裂更大,上下頜稍具鈎形。鰓被架12-16。體被細小的圓鱗,頭部裸出無鱗。背鰭單一,軟條數12 -15;背鰭稍後方有一脂鰭;臀鰭軟條數11;腹鰭具腋突;尾鰭叉形。背部黑青綠色,腹部銀白,體側中央有9個橢圓形雲紋斑點,終生不褪,側線上方散佈約10-30個小黑點。本種和日本、韓國及中國東北地方所產的櫻花鉤吻鮭(Oncorhynchus masou)極為相似,彼此間的差異僅是“本種的臀鰭、胸鰭鰭條數目平均較少(約少2根),脊椎骨數目也較少(平均約少3節),而且體側的小黑點也比較少(平均約少50個)等”。
陸封型魚種。原本為溫帶冷水性魚類,適宜生活的水溫在15℃以下,一般認為是冰河時期分布地拓展至臺灣,在冰河退卻後,受水溫及地形因素陸封於高山溪流,形成「陸封型」 族群。性兇猛,以水生昆蟲及小魚等為食。
僅產於大甲溪上游環山村海拔1500m以上的溪流。 目前只有在嚴格保護的七家灣溪部份流域中才可見到少數族群。
本魚種屬於國寶級的珍稀魚種,是受野生動物保育法所保護的物種,不可捕捉。過去所使用的"臺灣鉤吻鮭 Oncorhynchus formosanus與本魚種所指為相同之物種。
I 農委會2009/4/1公告: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CR IUCN 瀕危狀態:極危(CR) B1+2d 1996-08-01 
EN 2012淡水魚紅皮書: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