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yderina yamanokami Jordan & Starks, 1901 
發音 
 大眼斯氏前鰭鮋 F304 Scorpaenidae 鮋科
俗名史氏鮋、石狗公、虎魚(臺東)。深度0-90公尺,有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產於臺灣東部、東北部,最大體長24.5 cm,模式種產於日本鹿兒島。
體中長,側扁,橢圓形。頭大,側扁。眼中大,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頷等長,上頷骨延伸至眼眶下方。上下頷及鋤骨無齒,腭骨具細齒。背鰭至吻端具1對狹稜。眼前緣至背鰭第三硬棘下方具1稜。眼中部上方及其後方各具1凹陷。眼上方具1眶上稜。眼後至側線前端具1不連續縱稜。眶下稜光滑尖狹,連結於前鰓蓋骨前緣。淚骨下緣具2棘,前棘短小,向下,後棘尖長,向後。前鰓蓋骨5棘,第一棘較長,其餘短小;鰓蓋骨無棘。下鰓蓋骨及間鰓蓋骨無棘。無脈棘。體側具細小顆粒狀鱗;頭部、背鰭基部下方、胸鰭及胸鰭基部下方無鱗。側線斜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底。背鰭起始於瞳孔上方,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第三硬棘最長,具硬棘 XIII,軟條 9-10;臀鰭起始於背鰭倒數第二硬棘下方,鰭長度較背鰭軟條短,具硬棘 III,軟條5;胸鰭圓寬,下側位,無鰭條分離,延伸至臀鰭第二硬棘,軟條14,具2不分枝,10分枝,2不分枝鰭條;腹鰭胸位,具硬棘 I,軟條5;尾鰭圓形。體褐黃色,具褐色斑紋;背鰭具雲紋狀斑紋且散布黑色斑點,其餘各鰭部具蠕蟲狀斑紋;鰓孔上方後緣具1大黑斑,體側線上另具1小黑斑;自眼眶散發3條輻射狀紋路。(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主要棲息於水深90m以上之底棲環境。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由日本的相模灣到奄美大島。 臺灣與印尼另有紀錄。
除學術研究外,經濟價值不大。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