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ula japanica (Müller & Henle, 1841) 
發音 
 日本蝠鱝 F058 Myliobatidae 鱝科
俗名日本蝠魟、飛魴仔、鷹魴、燕仔魟(臺東)、角魴(澎湖)、牛港燕(澎湖)、掛角燕(澎湖)。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產於臺灣東部、南部、綠島,最大體長310 cm,模式種產於日本長崎。
體盤寬為體盤長之2.3倍;前緣圓凸,後緣凹入,內緣圓凸;前角尖而下彎,後角尖突。頭顱頗大,微突起,前緣扁薄平切,頭鰭中大,側扁,長比寬為大,前端圓鈍,作角狀突出於眼前,能自由搖動,又能從下向外翻捲,呈"S"形。眼側位,向腹面裡側稍斜;眼球大,較出水孔大許多;眼間隔很寬,約與噴水孔後緣至頭鰭前端之距離相等。出水孔中大,呈三角形,部分露出於背面上,外緣幾乎擴展於體盤外側。鼻孔並前位,是在上頷隅角前方,鼻間隔幾乎與口寬相等;後緣游離,薄膜狀,蓋於上頷牙帶前方;前鼻瓣呈三角形狀突出於口隅。口下位,平寬,近前端,口寬比口前頭鰭長稍大。鰓孔寬大,距離約相等,第三鰓孔約等於第五鰓孔間距離3/4。腹鰭小而狹長,背鰭一個,腹鰭稍小;前緣斜直,後緣凹入,內緣短直。尾細長,且為體長之3倍;尾刺一個,短小;無側褶,上下皮褶退化。背面粗糙,尾的兩側具白色小鱗。背部青褐色;頭鰭內側青褐色,外側白色,腹面白色。(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為暖性中上層大型魚類,體盤寬達2m餘。主食浮游甲殼類,也食小型成群魚類,借助頭鰭納食入口;具發達篩板狀鰓耙,以濾取食物;每鰓弓上的鰓耙具85-100個鰓板,每一鰓板的游離端呈雙羽狀,橫行突起小葉狀。卵胎生,每產1仔,子宮壁有絨毛突起,分泌〞乳汁〞,供胎兒營養。
分布於日本、朝鮮、夏威夷群島和中國沿海。
罕見大型魚種,通常被捕抓鮪魚之流刺網或魚叉捕獲,具食用價值,軟骨及魚皮可製品。
NT IUCN 瀕危狀態:Lower Risk/near threatened  200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