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inorhinus cookei Pietschmann, 1928 
發音 
 庫克笠鱗鯊 F033 Echinorhinidae 笠鱗鯊科
俗名刺沙、笠鱗鮫。棲息於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11-11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泛太平洋,產於臺灣東北部,最大體長400 cm,模式種產於紐西蘭庫克海峽。
體延長粗壯,頭稍平扁;吻短,吻端圓;鼻孔橫列,距口裂較具吻端為近,前鼻瓣中央有一葉狀突起;口裂廣弧形,口寬大於吻長,唇褶短而明顯;上下顎齒形相似,扁長形而似刀片狀,有一個傾斜之齒尖,成魚齒尖兩邊有一到多個小齒頭,相鄰牙齒相重疊;齒式為21-23/20-22,兩顎均無正中齒,1行在使用;噴水孔小,在眼睛後方;鰓裂寬大,第五鰓裂最大,為第一鰓裂長的兩倍;盾鱗大,直徑小於5 mm,不擴展為圓盾狀,亦不與相鄰盾鱗融合成一片;基板表面有許多輻射狀隆起脊,中央尖突,呈斗笠狀。兩背鰭小,大小相似,後位;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基底起點稍後上方;第二背鰭起點在腹鰭基底末端上方;尾鰭為歪形尾,上葉發達,後緣無缺刻;腹鰭大,後角尖,外角圓;胸鰭小,後緣截形,外角和內角均圓。
主要生活於大陸棚和島嶼上層斜坡水域,為大型行動緩慢之底棲深海鯊魚,棲息水深在11-1,100 公尺間,一般在70-400公尺間,體型最大可達4 公尺。卵胎生。主要攝食魚類,以及角鯊、六鰓鯊之幼魚、貓鯊的卵鞘、烏賊和章魚等。
分布於泛太平洋區,包括太平洋之熱帶島嶼及東太平洋地區。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偶由延繩釣、流刺網或底拖網捕獲,非重要之食用魚,一般以加工食之。
NT IUCN 瀕危狀態:Lower Risk/near threatened  200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