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ythoichthys haematopterus (Bleeker, 1851) 
發音 
 紅鰭冠海龍 F295 Syngnathidae 海龍科
俗名紅鰭海龍、海龍。棲息於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0-21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有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南部,最大體長19.8 cm,模式種產於印尼班達群島。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軀幹部的上側稜與尾部上側稜不相連接,下側稜則與尾部下側稜相接,中側稜平直而終止於臀部骨環處。吻長,頭長為其2.0-2.1倍;吻部背中稜低位或僅留痕跡。主鰓蓋具一完全的中縱稜。體環不具縱棘;無皮瓣。骨環 16-18 + 32-37;背鰭鰭條數 23-33;胸鰭鰭條數 13-18;尾鰭鰭條數10。體呈淡灰色,頭部及體側具甚多不規則線紋且交措成網狀;管狀吻、體背部稜棘及尾鰭呈橘紅色。
主要棲息於水淺且有遮蔽的碎石與泥沙混名區域,通常半淤泥的區域。生存深度通常介於 0 與 3 公尺之間。雄性在標準體長 9.0 公分時可以繁殖孵卵。 幾乎總是成對的成魚一起生活。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東非到萬那度,北至日本南部。臺灣發現於南部。
小型魚類,偶為潛水捕獲,除學術研究及水族觀賞外,不具食用價值。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