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achasma pelagios Taylor, Compagno & Struhsaker, 1983 
發音 
 巨口鯊 F019 Megachasmidae 巨口鯊科
俗名大沙、大口鯊、巨口鮫。棲息於大洋、深海、近海沿岸,深度5-10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全球,產於臺灣東部,最大體長709 cm,模式種產於夏威夷。
體延長而呈圓柱形,稍側扁,但粗壯。頭很長,約略等於軀幹長。吻頗短,平扁而圓廣。眼中大。口非常大,端位,口角延伸至眼後;齒小,錐狀,兩頜各具逾100列以上。鰓孔後兩孔位於胸鰭基部之上方;具指狀鰓耙。背鰭低而小,第二背鰭尤甚;臀鰭極小;胸鰭大型,狹長;尾鰭帚形。尾柄側扁而無側脊,但具上下凹槽。脊椎總數為125。全世界計1屬1種(Nelson, 1994),即為巨口鲨(Megachasma pelagios)。臺灣發現於東部之花蓮外海。
罕見之大洋洄游的濾食性鯊魚,棲息深度可能介於 5 與 1000公尺 之間。生性不活躍,可能更甚於象鲨與鯨鲨等之鯊類。主要以濾食浮游動物為生,例如磷蝦,橈腳類的動物與水母等,也可能捕食小型中層水域之魚類。其上頜正上方的吻上有一個亮白色的條紋,在攝取食物的行為上可能扮演的一個重要角色。卵胎生,胚胎以卵黃囊及同胎之其他的卵為食。雄性成熟體長約400公分左右。
主要發現區域包括太平洋; 日本、臺灣、印尼、菲律賓、夏威夷與美國加州等。 大西洋; 巴西與塞內加爾等。臺灣發現於東部之花蓮外海。
非常罕見魚種。
DD IUCN 瀕危狀態:數據缺乏(DD)  200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