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point2.gif) | 俗名青眠鰻、無目鰻、鰻背、龍筋。棲息於深海、砂泥底,深度588-15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臺灣,產於臺灣西南部,最大體長76.8 cm,為臺灣特有種,模式種產於臺灣西南。
|
![](../images/point2.gif) | 體延長呈圓柱狀,體後方側扁。眼退化為皮膚所覆蓋。無上下頜。口腔外緣具四對鬚;口腔外側左右各有兩列齒,其內列齒之2-3顆齒之基部愈合,因此齒列式為10(8-12)+3/2+10(8-12)。鰓囊5對,但每側所有的出鰓囊管(efferent gill pouch ducts)的開口集中於一處,因此外鰓孔只有一對,其中左側鰓孔與咽皮管(pharyngocutaneous duct)開口相癒合。體側各有一列黏液孔,可依位置區分為鰓前區、鰓區、鰓肛區及肛後區等四區,黏液孔數分別為(26-32)+0+(54-58)+14,總數為80-117。無鱗。肛門位於體後端。前腹面皮褶高於後腹面皮褶(一般為退化);尾部皮褶低,甚至退化。體色呈灰黑至暗紫色,前頭部白色;頭部之第一黏液孔白色,而其後至鰓孔處之所有黏液孔暗色。 |
![](../images/point2.gif) | 棲息於深海域底層。主要以魚類、海洋哺乳類或其它無脊椎動物的屍體為食。被捕獲時,全身會分泌許多黏液並捲成一團,藉以脫困。 |
![](../images/point2.gif) | 分布於臺灣的西南海域。 |
![](../images/point2.gif) | 主要為底拖網捕獲。棲息地較深,故較為罕見。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