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aphobranchus kaupii Johnson, 1862 
發音 
 高氏合鰓鰻 F080 Synaphobranchidae 合鰓鰻科
俗名合鰓鰻。棲息於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120-4800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全球,產於臺灣西部、南部、西南部、東北部,最大體長80 cm,模式種產於馬德拉群島。
上頜長大於下頜長,體色為紫棕色,體表鱗片呈拉長桿狀並且規律地以籃子編織的形式排列,鋤骨齒呈單一排列,總共23-28顆,前上頜骨篩骨複合齒共9-12顆;前鼻孔具有皮瓣延伸物,位於吻端開口朝正前方,後鼻孔開口周圍具有環狀突起,位在眼睛正前方,IO有6個感覺孔,POM有6個感覺孔,SO有2個感覺孔;背鰭前脊椎骨數33-35,肛門前脊椎骨數31-33,總脊椎骨數145-147,胸鰭鰭條數9-14,尾鰭鰭條數9-11,肛門前側線孔數31-36,背鰭至側線的鱗片數18-22。形質測量上,各部位與體全長TL的百分比:肛門前長度29.3-30.4%,尾長71-71.1%,軀幹長16.9-17.6%,鰓孔位體高5.9-6.5%,肛門位體高6-7%,背鰭前長31.4-32.4%,頭長12.5-12.9%,側線長85.5-95.6%;與頭長的百分比:上頜長59.8-65.3%,下頜長56.6-57.5%,眼窩間距19.1-20.4%,吻長33-33.1%,眼徑長12.9-15%,胸鰭長51-59%,鰓孔長17.6-18.3%。各部位與體全長比例:肛門前長度1比3.3-3.4,尾長1.4,軀幹長5.7-5.9,鰓孔位體高15.5-16.8,肛門位體高14.1-16.5,背鰭前長3-3.2,頭長7.8-8,側線長1.05-1.16;與頭長的比例:上頜長1.5-1.7,下頜長1.7-1.8,眼窩間距4.9-5.2,吻長3,眼徑長6.7-7.8,胸鰭長1.7-2,鰓孔長5.5-5.7。(陳鴻鳴、楊瑋庭)
主要棲息於深淵區域最上層附近的大陸斜坡之深海底棲性魚種,為300-1200公尺之優勢魚種,喜歡生活於有洋流的海底,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維生。生態習性不甚清楚。
分布於東大西洋:法羅與冰島到維德角、奈及利亞、那米比亞與南非。西大西洋:格陵蘭到巴哈馬,也包括巴西。西北大西洋:加拿大。印度-西太平洋:日本至澳洲,以及夏威夷等。臺灣各地海域多有分布。
非經濟性魚種,較為罕見,僅供下雜魚利用及學術研究使用。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