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hyrhamphus bicoarctatus (Bleeker, 1857) 
發音 
 短尾粗吻海龍 F295 Syngnathidae 海龍科
俗名短吻粗吻海龍、海龍。棲息於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深度1-42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有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澎湖,最大體長40 cm,模式種產於印尼安汶灣。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軀幹部的上側稜與尾部上側稜不相連接,體環於背鰭基底處拱起,下側稜終止於尾環,中側稜與尾部下側稜相接。吻稍長,頭長約為其1.5-2.0倍;吻部背中稜完全,無棘而平滑,在鼻孔附近些微隆起。主鰓蓋具一隆起而向上彎曲之稜背。體環邊緣平滑;或有皮瓣,或無。骨環21-24 + 55-63;背鰭鰭條數 24-32;胸鰭鰭條數 15-19;尾鰭鰭條數9。體色多變,由近白色至近全黑色,通常為淡黃褐色,軀幹上通常有淡色橫帶以及小的斑點散在。
主要棲息於亞潮間帶的潟湖與臨海礁石,通常在藻類或海草之中,但大部分在有水流的沙泥區域上被見到,深度大約可達 25 公尺。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與東非到密克羅尼西亞的馬里亞納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發現於澎湖。
小型魚類,偶為潛水捕獲,除學術研究及水族觀賞外,不具食用價值。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