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甘仔魚。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潟湖,深度2-2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最大體長50 cm,模式種產於印尼摩鹿加群島。 | |
體呈橢圓形,甚側扁而高。幼魚時背、腹部輪廓相當,隨著成長頭背輪廓中度彎曲而無腫塊凸突。吻圓。胸部無裸露區,全被鱗。背鰭軟條數22-14;臀鰭18-20;鰓耙數(含瘤狀鰓耙)8-14+19-27;稜鱗數11-19。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前鰓蓋後緣具黑紋。體側不具橫斑,若有亦不顯著。 | |
主要棲息於沿岸礁坡,或潟湖礁區之淺水域,通常三、兩成群游動於表層水域。主要以蝦子、橈腳類、十腳類等甲殼類動物為食。 |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馬歇爾、斐濟群島和東加,北迄臺灣、日本,南到澳洲。臺灣僅發現於東部海域。 | |
主要漁法以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捕獲。清蒸或紅燒皆宜。 |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