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軟腕魚。棲息於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100-500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產於臺灣東北部,最大體長55 cm,模式種產於日本和歌山。 | |
體甚延長而柔軟,前部較粗大,向後而逐漸側扁而細。頭大,背緣陡起。吻略長,前端突出而圓鈍。眼小。口下位,直裂,上頜骨末緣不及眼後緣;上下頜均具絨毛狀齒;鋤骨及腭骨均無齒。鰓耙短而側扁,光滑無刺狀。體光滑無鱗;側線僅具感覺孔而隱於皮下。背鰭單一,位於體前部,基底甚短,具軟條10;臀鰭與尾鰭相連,基底長,合計軟條達115-121;胸鰭長,具軟條13,末端延伸超過臀鰭起點;腹鰭喉位,具3-4條軟條,外側鰭條延長。體呈淡褐色至褐色,頭部腹面略白。鰭為淡藍色至暗黑色。(20151216 李茂熒、林沛立編寫) | |
深海底層魚類,棲息深度約在100-500公尺間砂泥底質的水域。生態習性尚未十分了解。 | |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海域。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 |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