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仙女魚、狗母、汕狗母。棲息於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100-5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產於臺灣東北部,最大體長31.1 cmSL,模式種產於日本相模海。 | |
背部輪廓略隆起。口略能伸縮;吻長大於眼徑長;上頜骨延伸到眼中部下方;上下頜齒小,為圓錐狀;鋤骨及腭骨均具齒。鰓耙數6-7 + 14-16= 20-23。頭部及體皆被中等櫛鱗;側線鱗數35-37。單一背鰭,起點於體之前部,軟條14根,雄、雌魚的前方軟條皆不延長,背鰭後方具不明顯脂鰭;腹鰭喉位,具9 軟條;臀鰭具 8-9軟條;胸鰭側位;尾鰭叉形;尾柄具棘狀鱗。體呈淡粉紅色,體側具不規則之紅褐色至黑褐色斑駁。各鰭淡色,背鰭、腹鰭及尾鰭具紅色斑紋或斑點。(2015/12/16李茂熒、林沛立編寫) | |
主要棲息於近岸砂泥底或岩石底之大陸棚區至大陸棚緣之深水域,為中小型底棲魚類。棲息深度約在250-500公尺間。 | |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澳洲至日本一帶海域。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