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xypristis cuspidata (Latham, 1794) 鈍鋸鱝 F044 Pristidae 鋸鰩科
俗名鈍鋸鮫、劍沙。棲息於近海沿岸,深度0-40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北部,最大體長470 cm,模式種產於印度馬拉巴。
體延長而平扁,背面稍圓凸,腹面平坦;頭平扁,三角形;尾寬大,向後細小,下側具一皮褶,至腹鰭後面深達尾鰭下葉上面。眼上側位,橢圓形,眼球上部連於皮上,不能轉動,下眼瞼具瞬褶。噴水孔中大,卵圓形,斜位於眼之後方,適在於口角之上。吻平扁,狹長,劍狀突出,前部稍狹,前端圓鈍,吻齒21-26對,右邊可能多一個。吻堅硬,具3-5條鈣化軟骨。鼻孔狹長,斜側位,約於眼徑,或鼻間隔相等;前鼻瓣前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後鼻瓣外側,具一扁狹薄膜。鼻間隔頗寬,約等於鼻孔與口的距離。口寬,橫列;上唇則細小,下唇則不發達。牙細小而多,平扁光滑,鋪石式排列,上下頷同行;口內在上頷牙帶的後方,有一很寬顎膜,其後緣細裂,中間部分凹入。鰓孔五個,頭小,斜裂於頭之後部腹面上,在胸鰭前部內側。背鰭兩個,無硬棘;形狀和大小相同,前緣圓凸,後緣凹入,上角鈍尖,下角延長尖凸。第一背鰭起點在於腹鰭基底後端上方,第二背鰭與第一背鰭的距離比第二背鰭基底長約大二倍,起點具尾基比具第一背鰭稍近。尾鰭短寬,上下葉都頗發達,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尾部無缺刻,腹鰭比背鰭稍小,後緣稍凹入,內角稍尖凸。胸鰭頗大,外角圓鈍,後緣為凹,內角尖凸,基底深達第一鰓孔前面。背面暗褐色,腹面白色;胸鰭和腹鰭前緣白色;背面肩上具一淺白色橫條。體光滑或具稀疏細鱗;鰭的前緣和上部具細小鱗片。(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底棲型,食小魚與甲殼動物。 卵胎生。
分布於紅海、印度洋、印尼和中國南海以及東海南部。
罕見魚種,肉質佳,鋸狀吻部通常會被製成乾燥品存放,具有商業價值。
I 農委會2020-04-28公告: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EN IUCN 瀕危狀態:瀕危(EN) A2cd 2012-04-07 
華盛頓公約附錄1 華盛頓公約附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