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trifossa fusca Okamura, 1982 暗色凹腹鱈 F215 Macrouridae 鼠尾鱈科
俗名鱈魚。棲息於深海,深度200-731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產於臺灣西南部,最大體長61 cm,模式種產於日本九州帕勞海嶺。
背鰭鰭條II, 10-12;胸鰭鰭條i19-i23;腹鰭鰭條8(少數為9);鰓耙11-12。背鰭基部與側線間鱗列8.5-10.5。與背鰭前長等長之側線鱗數57-76。吻長為頭長之27-33%;口前長為20-27%;兩鼻間距為22-29%;兩眼間距為29-35%;眼徑為32-38%;眼後長為36-44%;上頜長為37-42%;下頜鬚長為4-9%;兩背鰭間距為40-56%。頭相當寬,體略為扁平;吻略為圓柱狀,向前延伸遠超過口部,前端具有櫛鱗。眼下方略為隆起,脊明顯,但不具特化鱗片。頭部被覆滿鱗片,但不具大型側線孔。體被櫛鱗,各鱗上之細棘相當細長。體背部灰黑色,腹部兩側銀白色,喉部及腹部黑色,各鰭灰黑色。(何宣慶、林沛立編寫 2012/12)
主要棲息在深海大陸斜坡及大陸隆起堆,棲息深度在200-731公尺間,屬深海區魚類。肉食性,以深海無脊椎動物及魚類等為食。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海域,自日本南部至臺灣西南部及南中國海域。
不具漁業經濟價值。偶被研究船捕獲,具有研究價值。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