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neapterygius sheni Chiang & Chen, 2008 沈氏雙線鳚 F445 Tripterygiidae 三鰭鳚科
俗名狗鰷、三鰭鳚。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深度3-12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產於臺灣南部,最大體長2.3 cm,為臺灣特有種,
體形小,圓柱狀。上頜向後延伸至瞳孔前緣下方;雄魚吻部長於雌魚;齒小,上下頜具椎形齒;鋤骨及腭骨前端具齒群。眼眶上緣觸角寬大不分叉。鼻瓣膜細長不分叉。頤部感覺孔 4 + 1 + 4。頭部、腹部、胸部及胸鰭基部無鱗。體櫛鱗。側線不連續,分為前後二段,前段側線為孔鱗16-18個,孔鱗側線從胸鰭基後方即稍下降,末端延伸至第二背鰭最後1鰭膜處;後段側線具1列缺刻鱗16-18個,末端止於尾柄。側線上鱗列 3 + 1 + 6-7。D. III + XII + 9; A. I + 17; P. ii-iii + 4-6 + vii (12-14);L.l. 33-34;Vert. 10 + 24。背鰭分三鰭,第一背鰭長度等於或超過第二背鰭;臀鰭起始於第二背鰭第八鰭條 (或側線第六至第七孔鱗下方);胸鰭大,末端達第二背鰭末端。體棕色,雄魚頭部下半部3/4處黑色,體紅色具黑色不規則斑,鱗片邊緣具黑色素斑,第一及第二背鰭灰色或黑色,第三背鰭具灰色斜紋,其餘鰭部紅色或黃棕色,尾柄具1黑色橫斑;雌魚頭部顏色淡,頭腹側白色,胸鰭基部下半部黑色素斑密集分布,眼眶下至下頜具1棕色條紋,眼下另具1橫帶,體橙色具不規則橙色或棕色斑塊,尾柄具棕色或黑色橫紋,第二背鰭具4棕色斑塊,第三背鰭具灰色斜紋,臀鰭具8-9黑棕色條紋,腹鰭白色,胸鰭及尾鰭紅色。(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主要棲息於亞潮帶3-12m。以藻類為食。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臺灣分布於南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