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onymus gonionotus (Bleeker, 1849) 銀高體鲃 F102 Cyprinidae 鯉科
俗名爪哇鲃、爪哇四鬚鲃。棲息於純淡水,無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東南亞,產於臺灣南部,最大體長40.5 cm,模式種產於印尼爪哇。
體高而側扁,輪廓略呈菱形,背緣線明顯隆起。頭短小而略呈三角形。吻短,前端略突出。具鬚2對,吻鬚細且短,較不易看見;頜鬚長而明顯。體被中大型圓鱗。體呈銀白色,體背淺灰褐色,腹側淡白。背鰭及胸鰭灰白色,略帶淡橘色;腹鰭、臀鰭及尾鰭具明顯的黃色至橘黃色之鰭膜。背鰭IV,8 ;臀鰭3, 8;胸鰭1, 13-15;腹鰭1, 8;測線鱗數29-30;側線上鱗列數6。
初級淡水魚,主要棲息於溪流的緩流區、湖埤或池塘中的中下層水域。雜食性,以水聲昆蟲、底藻及植物碎屑等為食。
原產於爪哇、蘇門答臘、馬來半島及中南半島等,民間以觀賞魚名義引入後,目前在臺灣西部及南部各縣市溪流下游普遍可見,曾文溪流域中已有自然繁殖之族群。
觀賞用魚。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