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lago shaoi Gao and Xiao, 2016 邵氏沙鮻 F354 Sillaginidae 沙鮻科
俗名沙腸仔、kiss 魚。棲息於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潟湖,深度0-1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臺灣、中國,產於臺灣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最大體長21.6 cm,模式種產於中國福建省廈門沿岸。
體呈長圓柱形,略側扁,由第一背鰭向前有長而尖之頭部,向後有逐漸纖小之尾部。口小,開於吻端,上下頜和鋤骨上有帶狀細齒,但口蓋骨、腭骨及舌上均無齒。鰓膜在頭側與另一側會合。體被小形櫛鱗,鱗片易脫落;頰部具鱗2列或3列,皆為圓鱗;側線完全,呈單一列,側線鱗數70-73,側線上鱗列數5-6,側線下鱗列數10-12。具兩枚背鰭,第一背鰭鰭條數XI;第二背鰭鰭條數I/20-22,臀鰭鰭條數II/21-22,與第二背鰭相對;腹鰭正常,其硬棘不突出於外緣;尾鰭後緣截平或淺凹。鰾大而發達,前端有兩個突出。後端分叉為二。鰓耙第一鰓弓棘數3-4/5-6;脊椎骨數35。吻部上背部褐灰色,頰部淺銀色,眼部前緣周邊有小黑點。背鰭淺黃色,鰭膜上有小斑點,胸鰭、腹鰭以及臀鰭黃色且具有小型斑點,尾鰭黃色具有灰褐色邊緣。 本魚種的種小名"shaoi"的命名緣由係為表彰臺灣知名魚類學家邵廣昭教授對沙鮻科魚類分類學的傑出貢獻而採用的名字。(2019/02/21 黃世彬編寫)
本種的棲地生態與多鱗沙鮻(Sillago sihama)相似。屬於沿岸棲息的小型魚類,主要棲息於泥沙底質的沿岸沙灘、河口或內灣水域。當遇到危險時會將自己埋藏在沙中。主要攝食多毛類、長尾類、端足類、糠蝦類等。
目前僅知分布於中國與臺灣之間的臺灣海峽海域。臺灣僅於彰化海域有成魚採獲記錄,仔稚魚則於淡水河口有採獲記錄。
高級食用魚,具有經濟價值,常為底拖網、流刺網捕獲,也是灘釣的對象之一。一般都沾粉油炸而食,味道鮮美。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