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俗名鱈魚。棲息於深海、砂泥底,深度200-300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產於臺灣東北部,最大體長36 cm,模式種產於日本熊野灘。 ![]() |
![]() | 體型延長,側扁。鼻骨前側邊緣不完全被骨支托;鼻吻部由側面觀扁平,狹而尖長。吻部腹面裸出。兩背鰭間距長;第二背鰭起點與臀鰭起點對齊或稍後。發光器呈長桿狀,自肛門沿伸至喉峽部。體被弱櫛鱗,棘刺弱小多列密集略呈幅射狀排列。體側散佈有許多不明顯的蠕狀斑。 |
![]() | 主要棲息於200-300公尺深泥砂底質、水溫5-7℃的水域。深海底棲性魚類,以小型之多毛類、甲殼類及明蝦為主食。 |
![]() |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南方、中國東海外緣、臺灣東北部等海域。 |
![]() |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