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赤海、赤筆仔、金雞魚、一巡兵(澎湖)、必周(澎湖)、黃記仔(澎湖)。棲息於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10-7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西部、北部、東北部、澎湖、東沙,最大體長40 cm,模式種產於印尼衛格島。
|
| 體長橢圓形,背緣呈弧狀彎曲。兩眼間隔平坦。前鰓蓋缺刻不顯著。鰓耙數16-18。上下頜具細齒多列,外列齒稍擴大,上頜前端具4犬齒,內列齒絨毛狀;下頜具一列稀疏細尖齒,後方者稍擴大;鋤骨齒帶三角形,其後方具有突出部;腭骨亦具絨毛狀齒;舌面無齒。體被中大櫛鱗,頰部及鰓蓋具多列鱗;前鰓蓋骨後部下緣具鱗;背鰭鰭條部及臀鰭基部具細鱗;側線鱗數49-51;側線上方的鱗片斜向後背緣排列,下方的鱗片則與體軸平行。背鰭軟硬鰭條部間無明顯深刻;臀鰭基底短而與背鰭軟條部相對;背鰭硬棘X,軟條13;臀鰭硬棘III,軟條8;胸鰭長,末端達臀鰭起點;尾鰭內凹。體淺紅色,體側上方有甚多黃褐色至暗褐色斜線;側線下方則有數條縱線,其最上方一條最寬;體側中央無卵形黑斑。各鰭黃色,唯腹鰭淡色。 |
| 棲息於礁沙交錯及大陸棚緣之海域,水深10-70公尺處。獨游或成群。主要以魚類、蝦、蟹及其它底棲無脊椎動物 |
| 主要分布於東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度、印尼、菲律賓、中國、日本等。臺灣主要產於西部及北部海域。 |
| 常見之食用魚。一般以一支釣、底拖網等漁法來捕獲。煎、煮、蒸及紅燒皆宜。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