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對魚,吃對魚、才能年年有魚-您也能為海洋保育盡一份力!
因為過度捕撈、棲地破壞、環境汙染及氣候變遷,全球海洋資源與海洋生物多樣性正在快速地衰退,如果我們再不努力改變,再過不到30年,海洋將會面臨無魚可捕的窘境。
養殖漁業固然可以減少對海洋野生魚類的依賴,但許多養殖魚類重度依賴以野外小魚或下雜魚所做成的飼料,一樣持續損耗海洋,甚至養殖過程也對環境造成衝擊。因此,除了要減少捕魚的速度與數量,強化野撈漁業與養殖漁業管理,更需要消費者在挑選海鮮時,盡可能選擇符合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原則的水產品。
2023年4月22日聯合國國際地球母親日更新版本,隨海洋資源變動而推出第6版,本次參考2013年至2022年漁業署漁業年報與本會於全國各港口調查的漁獲資料。第6版新增「嘉鱲」及「黃錫鯛」兩種魚,整本達102種物種。第6版有兩種海鮮燈號調整:馬糞海膽由黃燈降至紅燈,紅尾圓鰺自黃燈升至綠燈。
本指南為求普遍性,以臺灣市場常見種類及名稱為主。讓我們共同努力,維繫海洋的生物多樣性,一同守護美麗海洋的生生不息。
海鮮挑選原則
▢ 臺灣在地生產的海鮮 > 遠道而來的海鮮(耗能)
▢ 底食原則:買食物鏈底層的小型魚蝦貝類
不買食物鏈高層的大型掠食魚(汞等重金屬含量高)
不買撈捕漁法或養殖過程對環境造成嚴重衝擊的漁獲
▢ 養殖:
1. 有標章優先
有永續標章 > 溯源履歷 > 沒有標章或履歷
2. 國產魚優先
台灣在地養殖 > 進口養殖
3. 中低階優先
以植物性餌料飼養 > 魚粉或下雜魚餌料飼養
★不買養殖方式對環境造成嚴重衝擊的海鮮
▢ 野撈:
1. 有標章優先
有永續標章 > 溯源履歷 > 沒有標章或履歷
2. 國產魚優先
台灣沿近海漁獲 > 台灣遠洋漁獲 > 其他進口漁獲
3. 中低階優先
常見種 > 稀有種
體色銀白色(洄游性魚類) > 體色彩色(珊瑚礁魚類)
洄游性(種類少、數量多) > 定棲種(種類多、數量少)
沙泥棲性(種類少、數量多) > 岩礁棲性(種類多、數量少)
★不買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內名列極危(CR)及瀕危(EN)物種
Q & A
目前的海鮮指南中建議大家少吃野生魚類,多吃養殖魚類。主要是因為大多數野生魚類的數量已大不如前,再這樣吃下去,野生魚類的族群將難以恢復,可能會被捕撈殆盡,或是到無商業利益可言的地步。這可能發生在2050年左右。如果資源不能夠永續利用,未來也不會有海洋捕撈的漁業產業,這對漁民及所有人都是很大的損失,也可能因為生態系失去平衡,使地球發生巨變,影響人類生存。由於要推動「限漁」、「慢漁」、及有效管理「海洋保護區」或「禁漁區」仍十分艱難,只好推動消費者自己覺醒,建議消費者依「海鮮指南」來買對魚、吃對魚,才能年年有魚。漁民是弱勢團體,當然要照顧,可輔導轉業或轉營娛樂、休閒漁業。魚少抓,魚價自然會上揚,漁民還是可以維持生計,如果一味地濫捕、濫吃,把海裡的魚都吃光,未來我們的下一代將會指責我們這一代愚蠢不理智、不永續的行為。 總之,海洋保育的宣導教育是非常重要、迫切的工作,大家如果都能體認目前海洋資源枯竭的危機,大家一齊努力,忍一忍,少抓幾隻,讓海裡的魚能恢復到可以永續利用的數量,讓未來的子孫可以世世代代都吃到平價的海鮮,能下海欣賞美麗的魚兒,做研究的人也不會沒有材料可做,這才是我們希望的未來。
市面上dory有兩類,餐廳吃的是較高級的海魴魚,來自於深海底拖網;而目前超市較廉價的的確是利用淡水養殖鯰魚冒稱魴魚販售,從業者(i3XXX)進口提報單上顯示項目名稱為Pangasius很清楚是鯰魚,這就像市面上鱈魚片多為大比目魚、圓鱈為智利海鱸等,應屬廣告不實。
現今市場或餐廳所販售的冷凍熟食龍蝦多為進口(紐澳居多),屬於管理良善的水產品,且捕撈方式多為人工撈捕或籠具,因此對海底影響相當小。台灣北部過去產龍蝦,數量不少,且多以潛水方式捕撈,對海底影響小,販售方式為活體;雖有部分龍蝦利用底刺網所捕獲,但數量少,屬於意外捕獲居多。國外雖有龍蝦養殖,但因為成本高,所以經濟效益低無法推廣,台灣也僅有少數業者撈取龍蝦苗後畜養,效益也不大,因此龍蝦養殖仍未成主流。 此外,龍蝦捕食二枚貝等螺類為主,因此在生態系上屬於食物金字塔的底層,符合底食原則。龍蝦生活史短、產卵量大、資源回復速度相對較快,所以只要不要過度捕撈,數量可以維持一定水準。 大家有時候在魚市場可以看到體型很小的龍蝦(頭胸甲約僅5公分,全長約15公分以下),請記得千萬不要購買,因為這些龍蝦還很小,只要牠繼續留在海中成長半年左右,大概就有400-500g了,很快就具有繁殖能力繁衍下一代,因此體型太小的龍蝦就非常不鼓勵食用了!
鹿港蝦猴(螻蛄蝦)屬於泥沙底質的底棲動物,以濾食水中有機顆粒為主,由於過去採捕方式皆以人工挖掘泥沙中的蝦猴,所以採集量及對棲地的破壞有限,但現在皆利用高壓水柱沖灌高效率的方式,造成捕撈量過渡、棲地破壞較大的負面影響。此外,它們野外族群面臨棲地破壞(填海、人工海岸及採補破壞),加上可能的污染等因素,族群數量明顯銳減,因此,它們雖屬於食物金字塔底層,生活史短、成長速度較快等特徵,但目前應該列入紅燈,請大家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