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nomuraena quaesita Garman, 1888

ASIZP0059710
管鼻鯙
大口管鼻鱔
黑身管鼻鯙,海龍,五彩鰻
Ribbon moray,Ribbon eel,Black leafnosed moray eel,Black ribbon eel
經濟性物種 觀賞魚類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Anguilliformes » Muraenoidei » Muraenidae » Rhinomuraena
Rhinomuraena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Anguilliformes
Muraenoidei
Muraenidae
Rhinomuraena

綜合描述

魚體極度纖細、延長。吻端至肛門的長度為全長之三分之一。上、下頜齒,鋤骨齒單列。前鼻管前端延伸為葉狀皮瓣,下頜末端亦有三根肉質突起。脊椎骨數25-270。顏色依性轉變而有所變異:幼魚及亞成魚全體為黑色,虹彩亦為黑色,僅下頜有一條黃白色條紋,背鰭黃色而具有白色邊緣,臀鰭黑色;雄魚相全體為藍色,唯吻部、虹彩及大部分的下頜轉為黃色,背鰭黃色而有窄的白色緣,臀鰭黑色;轉變為雌魚相時,魚體由藍色逐漸變黃,終至全身為黃色,僅背鰭具白緣,臀鰭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omuraena quaesita 上次更新:2012-05-07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東非,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新加勒多尼亞等海域。臺灣南部之岩礁區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omuraena quaesita 上次更新:2012-05-07

尺寸

體長:13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omuraena quaesita 上次更新:2012-05-07

棲地

主要潛伏在岩礁附近的沙地,有時會數尾聚集在一起;能在水流中敏捷地捕食小型魚類。對於搖晃的光影,水波的震動及餌食的味道敏感。體表黏液有一股奇特的惡臭。
砂泥底近海沿岸

1~57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omuraena quaesita 上次更新:2012-05-07

效益(利用)

無食用價值。但卻是漂亮奇特的觀賞魚種,常見於海水觀賞魚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omuraena quaesita 上次更新:201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