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opterygius micropterus (Bleeker, 1852)

ASIZP0059631
ASIZP0055103
Uropterygius micropterus@Jheng0190
Uropterygius micropterus@fishdb-media-380
小鰭尾鯙
小鰭尾鱔
小鰭鰭尾鯙,錢鰻,薯鰻,虎鰻
Shortfinned reef-eel,Tidepool snake moray
經濟性物種 觀賞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潟湖 礁沙混合區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魚體較細長;眼睛瞳孔直徑較小。鰓孔前方之鰓位側線孔單個。頜齒雙列,內側者較大且數量較少,細針狀,頜間具有2-3顆較大且可倒伏的牙齒,其後方則排列有單列小型的鋤骨齒。脊椎骨數115-120。魚體由灰白至灰褐色,體表有許多深色交錯的網狀細紋;頭部腹側及魚體腹側顏色較淡。眼虹彩為白色,且虹彩上具有一深色的橫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Uropterygius micropterus 上次更新:2012-03-08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東非,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大堡礁等海域。臺灣發現於南部、東部、北部、小琉球及蘭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Uropterygius micropterus 上次更新:2012-03-08

尺寸

體長:3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Uropterygius micropterus 上次更新:2012-03-08

棲地

棲息於潮間帶或亞潮帶珊瑚岩礁海域,活動水深通常在3公尺以內。捕食小型無脊椎動物(如端腳類等)或魚類。夏季為主要的生殖季節,能多次產卵。生殖行為是由多尾雄鯙追逐單一尾雌鯙,雄鯙攫咬雌鯙的頭胸部,並以尾部扭纏雌魚的腹部,進而排放精卵,產下數百粒直徑約 3 mm 的浮性卵粒。在生殖季裏,雄鯙或種鯙間常彼此攻擊對方的頭部和尾部,在體表留下許多淡色的咬痕。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0~3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Uropterygius micropterus 上次更新:2012-03-08

效益(利用)

體型小,幾乎無食用價值。可供飼養觀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Uropterygius micropterus 上次更新:201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