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odus dermatogenys Fowler, 1912

ASIZP0063378
革狗母魚
革狗母魚
革狗母,狗母梭,狗母,番狗母(澎湖)
Sand lizardfish,Variegated lizardfish,Banded lizardfish,Clearfin lizardfish
食用魚類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潟湖 礁沙混合區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Aulopiformes » Synodontoidei » Synodontidae » Synodus
Synodu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Aulopiformes
Synodontoidei
Synodontidae
Synodus

綜合描述

體圓而瘦長,呈長圓柱形,尾柄兩側具稜脊。頭較短。吻圓,吻長明顯大於眼徑。前鼻孔瓣細長。眼中等大;脂性眼瞼發達。口裂大,上頜骨末端遠延伸至眼後方;頜骨具銳利之小齒;腭骨前方齒較後方齒長,明顯自成一叢。體及頭部被圓鱗;頰部被鱗,但不及前鰓蓋緣;側線鱗數 56-64;側線上鱗數 5.5(少數為 6.5)。單一背鰭,具軟條10-13(通常為13);有脂鰭;臀鰭與脂鰭相對,具軟條8-11;胸鰭短,末端不延伸至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之連線;尾鰭叉形,上葉等長於下葉。體側上部褐色,具7條不規則之黑斑帶;體側中部不具褐縱帶;尾柄亦不具黑斑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ynodus dermatogenys 上次更新:2012-03-05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至夏威夷、馬貴斯及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琉球群島,南至羅得豪等。臺灣分布於小琉球及蘭嶼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ynodus dermatogenys 上次更新:2012-03-05

尺寸

體長:24: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ynodus dermatogenys 上次更新:2012-03-05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海藻床或潟湖區之砂泥底質的水域。屬肉食性,通常在砂地上停滯不動,身上的花紋是很好的偽裝,有時會將整個身體埋入砂中而只露出眼睛,等候獵物游經時,躍起吞食。
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1~7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ynodus dermatogenys 上次更新:2012-03-05

效益(利用)

偶為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可食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ynodus dermatogenys 上次更新: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