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lotrachichthys prosthemius (Jordan & Fowler, 1902)

ASIZP0078793
ASIZP0066686
ASIZP0060081
ASIZP0066014
前肛管燧鯛
前肛管燧鯛
燧鯛
Slimehead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側扁,呈橢圓形;腹鰭至尾鰭基底間具發光器。頭中大,具大型的黏液腔,外被以薄膜。吻鈍短。眼大;眼眶下緣及後緣具若干條長短不一的骨脊。口前位,斜裂,上頜骨末端達眼後緣下方,下頜骨略突出,在縫合處具一小突起;上下頜細小,絨毛狀;腭骨具齒。鰓耙細長。鰓蓋骨後緣有一短棘,上方突出處另具一棘,前鰓蓋骨後下緣棘弱。體被小櫛鱗,頭部無鱗;側線約略平直,鱗片較體側其他部份鱗片稍大,其上有一棘凸;腹鰭與臀鰭間之腹中線上具10-15個稜鱗。肛門位於腹鰭間。背鰭單一,無缺刻,硬棘數V-VI ,最末棘最長,軟條數 13-14,皆較硬棘長;臀鰭第一硬棘很小,具III +8-9鰭條;尾鰭深叉,上下葉緣尖形。體灰褐色,口腔及鰓腔黑色。各鰭淡色。以前所記載之准燧鯛(Paratrachichthys prosthemius(/i)為本種之異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ulotrachichthys prosthemius 上次更新:2014-01-16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及夏威夷等地。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ulotrachichthys prosthemius 上次更新:2014-01-16

尺寸

體長:6.14: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ulotrachichthys prosthemius 上次更新:2014-01-16

棲地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區至少90-110公尺深水域的底層魚類,生態尚不太清楚。可能以小蝦及魚類為食。
近海沿岸

90~11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ulotrachichthys prosthemius 上次更新:2014-01-16

效益(利用)

罕見之魚種,可利用底拖網捕獲,產量少且魚體小,一般皆以下雜魚處理。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ulotrachichthys prosthemius 上次更新:201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