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魚知識+
魚類名錄
公告事項
關於本站
首頁
>
Hypsibarbus pierrei
(Sauvage, 1880)
Hypsibarbus pierrei
(Sauvage, 1880)
中文名
高體高鬚魚
中國大陸俗名
高體高鬚魚
其他俗名
高體四鬚鲃,粗鱗武昌魚,黃鰭武昌魚
其他屬性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棲息環境
淡水
棲息水域
淡水
※註:
於淡水域中可完成生活史
分類資訊
Species 種
分類階層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
鯉形目 Cypriniformes
»
鯉科 Cyprinidae
»
高鬚魚屬 Hypsibarbus
高鬚魚屬 Hypsibarbus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鯉形目 Cypriniformes
鯉科 Cyprinidae
高鬚魚屬 Hypsibarbus
相關連結
FishBase
、
TaiBOL[生命條碼]
、
TaiBOL[遺傳物質]
、
WoRMS
、
iNaturalist
ASIZP0058457
作者:蔡正一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Hypsibarbus pierrei@Jheng0343
作者:鄭義郎
著作權利所有
資訊總覽
多媒體
標本
出現紀錄
子分類階層
綜合描述
體高而強度側扁,體略呈方菱形,背緣輪廓隆起。頭短,略呈三角形。吻短。眼大,側位。口亞下位,呈深弧形。具鬚2對,頜鬚長於吻鬚。體被中大型圓鱗,背鰭、臀鰭的基部均具有鱗鞘。背鰭末根不分支鰭條為粗狀的硬棘,其後緣呈鋸齒狀,後方鰭條依序漸短;臀鰭第3根鰭條粗壯,但不具鋸齒;尾鰭為深叉狀,兩葉末端尖。體呈銀白色,背側灰褐色,腹側灰白色。體側無明顯的黑色橫帶;腹鰭微黃色;各鰭灰白色。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Hypsibarbus pierrei
|
上次更新:2013-03-13
分布
原產於中南半島的河川中、下游流域。近年來引入臺灣後,提供作為養殖魚類,目前普遍分布於西南部溪河的中、下游水域。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Hypsibarbus pierrei
|
上次更新:2013-03-13
尺寸
體長:30:cm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Hypsibarbus pierrei
|
上次更新:2013-03-13
棲地
棲息於低海拔的溪河緩流區的河段,活躍於水體的中下層,可適應於濁度頗高的水域。雜食性,以水生昆蟲、底藻、甲殼類及小魚等為食。
棲息環境
淡水
棲息深度
0~20 公尺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Hypsibarbus pierrei
|
上次更新:2013-03-13
生命週期
於淡水域中可完成生活史。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Hypsibarbus pierrei
|
上次更新:2013-03-13
效益(利用)
本種為養殖魚種,清蒸、紅燒、砂鍋魚頭或煮味噌皆適宜。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Hypsibarbus pierrei
|
上次更新:2013-03-13
綜合描述
分布
尺寸
棲地
生命週期
效益(利用)
魚知識+
魚類名錄
公告事項
關於本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