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魚知識+
公告事項
關於本站
首頁
>
Coelorinchus kamoharai
Matsubara, 1943
Coelorinchus kamoharai
Matsubara, 1943
中文名
蒲原氏腔吻鱈
中國大陸俗名
蒲原氏腔吻鱈
其他俗名
鱈魚
英文俗名
Kamohara grenadier
其他屬性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棲息環境
深海
砂泥底
棲息水域
海水
分類資訊
Species 種
分類階層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
鱈形目 Gadiformes
»
鼠尾鱈科 Macrouridae
»
腔吻鱈屬 Coelorinchus
腔吻鱈屬 Coelorinchus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鱈形目 Gadiformes
鼠尾鱈科 Macrouridae
腔吻鱈屬 Coelorinchus
相關連結
FishBase
、
TaiBOL[生命條碼]
、
TaiBOL[遺傳物質]
、
WoRMS
、
iNaturalist
ASIZP0067947
作者: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ASIZP0068091
作者: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ASIZP0066336
作者: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Coelorinchus kamoharai@Jheng0561
作者:鄭義郎
著作權利所有
資訊總覽
多媒體
標本
出現紀錄
子分類階層
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愈往後愈尖細。鼻骨前側邊緣不完全被骨支托。吻部腹面裸出,有許多細小皮辮分布。兩背鰭間距長,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起點之後。 發光器呈長桿狀,自肛門沿伸至喉峽部,喉峽部端之發光穴覆有鱗片。體被弱櫛鱗,棘刺短小呈三角型,不規則鬆散排列。體側散布有許多明顯的雲狀斑紋;喉部與鰓被架膜散布許多小點;口腔與鰓腔白色;第一背鰭暗色。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Coelorinchus kamoharai
|
上次更新:2013-01-31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至臺灣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Coelorinchus kamoharai
|
上次更新:2013-01-31
尺寸
體長:28:cm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Coelorinchus kamoharai
|
上次更新:2013-01-31
棲地
主要棲息於水深220-400公尺之泥砂底質的海域,底棲肉食性魚類,以小型蝦蟹為主食。
棲息環境
深海
砂泥底
棲息深度
220~400 公尺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Coelorinchus kamoharai
|
上次更新:2013-01-31
效益(利用)
個體較大型,軀幹部份可食,有時可見於魚市場。小型個體則作為下雜魚。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Coelorinchus kamoharai
|
上次更新:2013-01-31
綜合描述
分布
尺寸
棲地
效益(利用)
魚知識+
公告事項
關於本站
關閉